今天是

到訪人數:

菠菜资源平台大全 菠菜资源平台大全

新聞動态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動态 > 正文

第二屆農政與鄉建工作會議順利召開

申端鋒     來源:馬克思主義學院 菠菜资源平台大全新農村發展研究院    發布時間: 2017-05-12    點擊量:

5月6日,第二屆農政與鄉建工作坊在菠菜资源平台大全舉行,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三農學者、基層幹部以及鄉村建設者50多人參加了工作坊。本屆工作坊采取主題發言+深入研讨的形式,節奏緊湊,從早上8點到晚上22點,共舉行五場主題報告,讨論熱烈,互動積極,所有參會人員均感到工作坊有特色,效率高,收獲滿滿。

工作坊由菠菜资源平台大全新農村發展研究院“農村公共文化建設機制創新研究”課題組主辦,菠菜资源平台大全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和馬克思主義學院給予了全面指導和大力協助。同時,中國人民大學鄉村建設中心、重慶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浙江社會科學院鄉村研究中心、浙江師範大學農村研究中心、南京農業大學行政管理系、福建農林大學鄉村建設與社區營造研究中心、荊楚理工學院地方治理研究所、宿遷學院新農村建設研究院等兄弟單位給予了友情➿⚽✨➿。

本屆工作坊的主題是“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鄉村建設”,一是因為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吹響了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号角,為鄉村建設提供了新的機會,同時農業發展也面臨着新的挑戰;二是因為無錫曾經是全國鄉村建設的重鎮,1935年,繼定縣、鄒平之後,全國第三次鄉村工作讨論會在無錫召開,當時在無錫辦學的江蘇省立教育學院是和定縣平民教育試驗區、山東鄉村建設學院齊名的鄉村建設機構。

基于現實和曆史的雙重考慮,菠菜決定以鄉村建設為主題召開第二屆農政與鄉建工作坊,承續鄉建先賢們的探索,回應農業供給側改革,譜寫鄉建新篇章。

鄉村建設和鄉村研究,對菠菜而言,不隻是謀生的飯碗,更是一種情懷,正是帶着這一情懷,參會的三農學者、基層幹部和鄉村建設者暢所欲言、相互啟發、相互鼓勵,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

第一場主題報告有兩位大陸專家和兩位台灣專家發言。浙江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陳野研究員帶領課題組對浙江駱家莊進行了深入的田野調查和專題研究,她提出了後城市化時代村莊共同體重建的文化路向,并提出了“精神長相”這一富有啟發性的概念。

台灣朝陽科技大學地方文創産業發展中心主任、福建農林大學特聘教授、閩台社區營造中心主任陳茂祥教授,将适足農業和社區營造作為解決大陸三農問題的新選項,陳教授具有30多年台灣社區營造經驗,近年來在大陸從事鄉村建設,他認為社區營造的核心是“造人”,重視社區教育,倡導适足農業,并對農業資本化進行了反思。

來自貴州民族大學反貧困研究院的毛剛強教授,長期從事農村發展與反貧困實踐與研究,毛教授以紮實的大數據研究為基礎,犀利反思了當前貧困治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對農業産業化和資本化提出了批評,引起了與會學者的讨論。最後,毛教授就貧困治理給出了一個具有操作性的替代方案。

林德福先生來自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他是著名華人學者夏鑄九先生的弟子,具有10年台灣社區營造經驗,10年大陸鄉村建設經驗。林德福博士以他們在浙江奉化進行的鄉村建設試驗為例,結合台灣的社區營造,指出當前大陸鄉村建設面臨的機會與困境,強調鄉村建設應以人為核心,重視教育,并限制過度資本化。

第二場主題報告有五位專家發言。福建福鼎市西昆村支部書記孔慶平是孔子第73代世孫,西昆村素有“江南孔裔第一村”之稱,孔書記從啟蒙教育、生态農業、傳統村落保護等方面進行鄉村建設探索,倡導産業、文化、教育的一體化。

浙江師範大學農村研究中心主任魯可榮教授以浙江四個村莊的文化建設為例,讨論了文化自覺背景下的鄉村教育複興與鄉村文化傳承,主張激發農民的文化自覺,挖掘鄉土文化和教育資源,推動傳統文化的活态傳承。魯教授的發言為菠菜讨論鄉村文化與教育提供了一個框架。

杭州師範大學林莉君副教授是一位音樂家,她以音樂人類學的田野調查方法,跟蹤調查了浙江胡公信仰及其儀式音聲的傳統與變遷,指出了鄉村傳統儀式音樂的同質化和鬧熱化,為了菠菜分析鄉村文化變遷提供了一個專業又有趣的視角。

麗水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李躍亮教授以自己親手打造的畫家村沿坑嶺頭村為例,讨論了用藝術元素激活傳統村落的進路,為菠菜提供了一個藝術家介入鄉村建設的典範。

中國傳媒大學龔偉亮助理研究員以缙雲鄉村春晚的節目單為例,讨論了鄉土文化複興的進路與鄉村社會的主體性,揭示了新型城鄉關系和國家與農民關系的生成機制。

第三場主題報告共有五位專家發言。浙江義烏何斯路村黨支部何允輝書記分享了他作為實踐者的探索,何斯路村通過功德銀行聚人心、新鄉賢帶頭、原住民參與等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何斯路村現為浙江文化示範村、中國最美鄉村示範村,何書記的發言成功改變了大家對基層幹部的看法,圈粉無數,其觀點引起熱議,有專家當場表示要移民到何斯路村。

浙江社科院鄉村研究中心主任聞海燕研究員系統梳理了浙江省美麗鄉村建設的五種模式,提出要促進美麗鄉村建設動力機制轉型,推動美麗鄉村從單純項目建設為主向多業态融合發展轉變。

江蘇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金高峰副研究員指出了當前集體股權改革的五大争議問題,并結合不同地區的改革探索,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湖北鹹豐縣精準扶貧作戰指揮部辦公室丁勇剛同志,分享了他的鄉村建設探索,并提出了一種新的精準扶貧方案,即從一對一的“幫扶幹部+貧困戶”轉向“幫扶幹部+新鄉賢+貧困戶”,充分發揮新鄉賢和村莊共同體在貧困幫扶中的作用,從而顯著提高貧困幫扶的績效,丁勇剛同志的這一建議具有啟發性。

宿遷學院法政學院副院長楊殿闖副教授分享了宿遷市的精準扶貧實踐,他發現了農業産業化經營中的小農退出現象,并呼籲正确對待工商資本在農業供給側改革中的角色與作用。

第四場主題報告有四位發言人。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院李僑明博士結合他參與的社區營造項目,分享了他對社區營造與基層治理的看法。

《崖邊報告》作者、非虛構作家閻海軍先生以鄉村共同體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為題,以甘肅農村紅白喜事中普遍存在的“夥子裡”為例,讨論了鄉村社會中的互惠機制,這是傳統村落共同體的一種内生機制。

湖南文理學院匡立波老師以張家界鄉村旅遊為例,分享了對參與型鄉村旅遊的理解,并提出了對鄉土文化複興的思考。

南京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詹國輝博士運用利益相關者分析框架,分析了傳統村落旅遊的共生性發展。

第五場主題報告為鄉建專場,共有九位鄉村建設的實踐者和志願者分享了他們的鄉建經驗。中國人民大學鄉建中心愛故鄉組委會的張斌分享了愛故鄉活動的興起與價值;福建愛故鄉副秘書長張金來介紹了福建愛故鄉的在地化實踐;河南靈寶弘農書院總幹事樊少歡分享了弘農書院的農民教育經驗,在她身上充分體現了一位青年農民的文化自覺,引發參會人員的共鳴;來自山西永濟蒲韓鄉村⏭➰社的李園春和譚波分享了蒲韓⏭➰社的探索以及對鄉建人才的培養;長沙縣大益社會工作發展中心理事長劉志祥分享了他從一個農民工蛻變為公益組織負責人的曆程,并介紹了長沙工之友家園在幫助農民工參與社區治理方面的探索。

來自常州姬山書院的三位大學生學員和志願者分享了他們對鄉村建設的思考,當代青年大學生通過參與鄉村建設緻青春,他們腳踏實地忠于理想,他們團結緊張嚴肅活潑,他們的發言引起陣陣掌聲,歡聲笑語不斷。

工作坊召集人申端鋒教授在總結中指出,中國三農問題研究需要告别三農危機論,中國鄉村建設需要告别鄉村衰敗論,告别晏陽初的“愚窮弱私”範式。中國鄉村社會不再是有病的社會,農民不再是病人,基層幹部不再是壞人。鄉村建設和鄉村研究要從鄉村危機論轉向鄉村價值論,鄉村社會具有能動性、生産性和主體性,不是城市拯救鄉村,而是鄉村拯救城市,不是資本救活鄉村,而是鄉村救活資本。江浙閩台地區的鄉村建設為菠菜實現研究範式的轉換提供了堅實的經驗基礎,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為菠菜實現範式轉換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最後,當時針轉到了22點整的時候,第二屆工作坊圓滿超額完成了既定議程和任務,在依依不舍和意猶未盡中結束,大家紛紛相約下屆再見。

總之,第二屆工作坊取得了豐碩成果,對新時期鄉村建設的問題與走向進行了熱烈讨論,并達成了一系列共識。同時,工作坊還就長三角地區的鄉村建設研究⏭➰達成了初步意向,長三角地區的三農學者和實踐者将和全國其他地區的三農學者和實踐者一道,為推動新農村建設的升級和農業供給側改革貢獻自己的智慧,形成新農村建設研究的江南特色,以江南鄉村建設實踐為基礎建構鄉村研究的新範式和新理論,并逐步形成鄉村研究的江南學派。

 

 

Baidu
sogou